早上起床想出來買早餐,才發覺機車沒地方停,馬路兩旁又開始挖了,自九二一以來,台中縣太平市的馬路似乎都在挖,平坦的日子總不會很久,而到處挖洞卻是太平市市長最大的業績。我真是不懂為什麼一直挖,難道是像傳說中,有挖才有收入嗎?為什麼市民們可以忍受呢!難道他們不知道在門前亂挖是會破壞房子的氣場和風水嗎?
從挖洞到拖工結束約需兩個星期到一個月,然後隨便填補,馬路立刻就會出現凹陷凸起,一場雨更呈現坑洞,最後到處不平。原來不是太平市的馬路如此,好像台灣的各縣市都如市!
記得我在新加坡半年的日子,從來沒有看過他們挖馬路,更看不到凹凸不平的馬路。有一天晚上我較晚回家(約晚上九點),看到了一群穿著反光背心的工程人員,開始挖馬路,原來他們在地下埋了一個大管,約一個人高(不是下水道),所有的管子、電線都在這裡輸通,開口隔離了一段長度,且開在人行道上,覆蓋的鐵蓋也很平坦。那些管圈都已作好,挖了大約的高度就把圈管放下,並即刻用水泥接合。拖工之快是台灣的幾十培,經詢問後才知道他們今天要做大約三英里的工程。
第二天早上七點,要到公司上班再經過那條路時,我嚇一跳,找不到昨天的拖工痕跡,馬路都已鋪蓋完畢且沒有挖掘的界限,一天(十個小時不到)拖工完畢且不留下痕跡!為什麼?台灣做不到?是沒有能力?沒有智慧?沒有規劃?不管民眾死活?抑或是這樣做無利可圖?
希望我們下一任市長能提出一個競選政策────「我當選以後,所有馬路就只挖一次,以後永遠不用再挖」,「我當選以後,馬路拖工將在一個晚上完成」,那我肯定組團支持他,難道這不是最台灣民眾的夢想和期待嗎??
2008/12/17
2008/12/06
自我懂事的廿年來,似乎沒有一個地方父母官珍惜其子民
縣市主管一定要搞怪嗎?一定要扮怪人物上台或高歌一曲才顯得親民嗎?不、不、不,大家要的地方父母官是能先民苦而苦,後民樂而樂。自我懂事的廿年來,似乎沒有一個地方父母官有達到這個要求的。就以我八年來對台中市市長的觀點為例,在此作個分析。
就以九二一大地震後,政黨論替,此時台灣經濟開始走下坡,許多民眾和災民生計開始有問題,紛紛擺起路邊攤。我們這位不食人間煙火,不知人間疾苦的地方父母官,不但沒有為這些擺攤子民規劃新地標或解決其生計,反而到處加強取締,讓市民生活陷入困苦。父母如果看到子女經濟有問題,無不盡其力來幫助和關懷;市長為地方父母官,市民生計有問題,父母官理應想辦法,規劃、輔導和協助市民。然而他沒有,作秀很強卻不愛惜選他的子民,不懂得苦民所苦,先民之憂而憂。
昔日許多國家過年煙火秀都是在首都發放,其他地區少有在過年發放煙火,其中原因有二,一是浪費財源二是污染環境,而我們這位「創意不計成效」之市長,寧可看著台中兒童沒有營養午餐,也要學人發放煙火過年。要搞創意,應該作一些有益市民的創意,如「今年遊民不再缺三餐」、「攤販攤位年關大發放」、或「兒童營養午餐吃整年」等跨年創意活動。但市長更想把這些錢用來「燒」,讓全國人民知道台北可以浪費錢來「燒」,我們台中也可以「燒」。「燒」比市民的生計還重要。
幾年前我們市長又心血來潮,想花幾百億蓋一間古根漢美術分館。假設台灣也蓋了一間和杜拜一樣的帆船大飯店,請問中東人、美國人或各國遊客要住帆船大飯店會選台灣還是杜拜?又假如您想看「歌仔戲」,您會選擇去英國看還是去台灣看。這兩個答案非常明顯。而我們這位「創意不計成本」的市長卻堅信古根漢美術分館能為台中市帶來外國觀光客。如要花天價去蓋一間洋味的複製館,為何不蓋一間世界獨一、原汁原液的「東方元素館」,讓國內的設計家、建築師、藝術家等大展身手,為國內的失業者帶來新契機,更為台灣在藝術上創下領導「東方」的巨首。
不知台灣的立法委員是否可以到醫院幫病人開刀?交通部部長出國參加WHO會外會?船員去開飛機?各自為政,各司所職是基本道理。市長的任務就是照顧所有市民的生計,外交事務是中央外交部的任務。搞什麼城市外交!先把市民生計、城市契機、城市特色..等作好,那怕沒有國外城市跑來向我們學習!抑或許市長認為馬政府所選的外交人選無能!非前前任外交部長來搞外交不可!果真如此,那市長就該入主中央外交部,台中市市長重選,別佔住台中市,時常出國搞外交,因為台中市需要的是苦民所苦的市長,而不是先民樂而樂的外交市長!為什麼不學學南部某部長出國招商或宣傳台灣農產品!
今年經濟蕭條,人民失業,跨年晚會應該克儉並找更具意義的主題和行動。然台中市卻反其道花更多錢在藝人身上,大花費大慶祝,眼光短淺,換一時之快。這種不懂得民間疾苦、不聽聽大多數勞苦市民心聲的市長,還想花大錢搞作秀的市長!唉!國之將亡,必有.....
就以九二一大地震後,政黨論替,此時台灣經濟開始走下坡,許多民眾和災民生計開始有問題,紛紛擺起路邊攤。我們這位不食人間煙火,不知人間疾苦的地方父母官,不但沒有為這些擺攤子民規劃新地標或解決其生計,反而到處加強取締,讓市民生活陷入困苦。父母如果看到子女經濟有問題,無不盡其力來幫助和關懷;市長為地方父母官,市民生計有問題,父母官理應想辦法,規劃、輔導和協助市民。然而他沒有,作秀很強卻不愛惜選他的子民,不懂得苦民所苦,先民之憂而憂。
昔日許多國家過年煙火秀都是在首都發放,其他地區少有在過年發放煙火,其中原因有二,一是浪費財源二是污染環境,而我們這位「創意不計成效」之市長,寧可看著台中兒童沒有營養午餐,也要學人發放煙火過年。要搞創意,應該作一些有益市民的創意,如「今年遊民不再缺三餐」、「攤販攤位年關大發放」、或「兒童營養午餐吃整年」等跨年創意活動。但市長更想把這些錢用來「燒」,讓全國人民知道台北可以浪費錢來「燒」,我們台中也可以「燒」。「燒」比市民的生計還重要。
幾年前我們市長又心血來潮,想花幾百億蓋一間古根漢美術分館。假設台灣也蓋了一間和杜拜一樣的帆船大飯店,請問中東人、美國人或各國遊客要住帆船大飯店會選台灣還是杜拜?又假如您想看「歌仔戲」,您會選擇去英國看還是去台灣看。這兩個答案非常明顯。而我們這位「創意不計成本」的市長卻堅信古根漢美術分館能為台中市帶來外國觀光客。如要花天價去蓋一間洋味的複製館,為何不蓋一間世界獨一、原汁原液的「東方元素館」,讓國內的設計家、建築師、藝術家等大展身手,為國內的失業者帶來新契機,更為台灣在藝術上創下領導「東方」的巨首。
不知台灣的立法委員是否可以到醫院幫病人開刀?交通部部長出國參加WHO會外會?船員去開飛機?各自為政,各司所職是基本道理。市長的任務就是照顧所有市民的生計,外交事務是中央外交部的任務。搞什麼城市外交!先把市民生計、城市契機、城市特色..等作好,那怕沒有國外城市跑來向我們學習!抑或許市長認為馬政府所選的外交人選無能!非前前任外交部長來搞外交不可!果真如此,那市長就該入主中央外交部,台中市市長重選,別佔住台中市,時常出國搞外交,因為台中市需要的是苦民所苦的市長,而不是先民樂而樂的外交市長!為什麼不學學南部某部長出國招商或宣傳台灣農產品!
今年經濟蕭條,人民失業,跨年晚會應該克儉並找更具意義的主題和行動。然台中市卻反其道花更多錢在藝人身上,大花費大慶祝,眼光短淺,換一時之快。這種不懂得民間疾苦、不聽聽大多數勞苦市民心聲的市長,還想花大錢搞作秀的市長!唉!國之將亡,必有.....
2008/12/03
引進外勞真的會影響國內的勞工的工作機會嗎?
當陳菊還是勞委員的長官時我本對她期望很高,她非常有智慧的選擇馬來西亞外勞作為其碩士研究的對象,但卻沒有膽識的加以複製。也許大家都認為要考察研究理應到歐美先進國家去進行,或是選新加坡也總比馬來西亞好!然而大家也許不知道,馬來西亞人口和我國相當,他也曾經是世界各國加工廠之選擇。廿年後因人民生活水平提昇,勞工福利改善,已漸漸失去加工廠的優勢條件,在許多工廠開始預遷移的時候,馬來西亞定下了一系列外勞相關法案,讓其國內之經濟保持成長。
馬來西亞人口和台灣人口相當,約兩千多萬,但合法之外勞約兩百多萬,佔人民的10%,而非法有兩、三百萬,比合法外勞之人數還多。馬來西亞人卻沒有因外勞的引進搶走了國民之工作機會,反而帶給他們另一種經濟效益。馬來西亞政府更是半隻眼睛閉目下,讓這些非法勞工繼續存在,因為這些外勞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和人民之生計的影響甚遠!
首先就農業開始,馬來西亞資源豐富,尤其是棕櫚油和橡膠國,曾是國家經濟命脈,在英國殖民時代就因割取橡膠乳汁過分辛苦而引入大量印度外勞。廿年前因棕櫚的價格高漲,收成簡易,更在沒人願意在橡膠園勞苦工作,漸漸改種棕櫚樹,因此其橡膠王國的地位漸漸被較低薪資的泰國所取代,許多橡膠園也因此荒廢。這幾年馬來西亞的橡膠園又開始活絡起來,原因之一是橡膠價格高漲,另一個原是就是橡膠園開始引入大批緬甸低工資的外勞。當地民眾的運輸業開始活絡,橡膠買賣市場又恢復。這些外勞雖然搶走了割橡膠的工作,卻帶來其他之工作機會(外勞沒法取代之工作),更何況這些工作本來就因為工資過低,本地勞工不想作,工資太高成本比不上泰國而荒廢,如今又帶給馬來西亞另一收入。
目前棕櫚樹業也開始面臨沒有勞工之窘境,因為必須漫長的住在大片的棕櫚林中,除了必須要忍耐文蟲之侵襲,工資低廉外,更必須生活在苦悶的孤獨森林中,本地勞工都不願在此工作,地主或園主本身也不願長期在這裡看守,除了收成期外,都請外勞代勞。收成時才需要運輸業進入。因此這兩種就業機會就由外勞替代,而帶來本勞之運輸工作機會。如沒有外勞,生產品會不具競爭而荒廢,而本地勞工也失去了運輸就業機,園主失去收入,政府失去稅收,國家失去外匯,影響之大影響之深並無法從外表可以看出來,更不會是那諸公立委和民主意識形態的民意代表所能知曉。假如部分大型農業(如生產生植燃料之農作物)可以開放外勞工作,不但能增加農作物產量,也可以降低成本,為我國帶來另一種低價之能源和產業鏈。
再來了解一下製造業,外資工廠當時到馬來西亞投資置廠主要是因為工資便宜,稅務利誘,和各種便利完善之公共設施。然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以工資低廉為主,廿年後這個條件不再,外資工廠逐漸遷移,把廠移到鄰近的泰國和越南。馬來西亞政府開始覺察到它的嚴重性,開始部分工廠開放外勞。外資又再次可以享受低勞資,且泰國政治不穩定,越南情勢也未明,許多外資廠不但留下,更增資蓋廠。看看這時馬來西亞的勞工是否有因此工作機會流失呢?沒有!因為幹部階層、管理階層、研究階層、和高技術階層員工,需要高品質的職員,還是聘請馬來西亞當地員工,且因廠房擴建、新投資加入,更增加職缺。馬來西亞人民普遍性教育程度都有一定的水平,一些勞力和時間長的工作已經不適合他們,「職階升級」的理念在引進外勞後反而留住外資工廠、本國勞工升級、更增加了外勞當地消費,各類一般民生和運輸反而蓬勃發展。在台灣,越南餐廳、印尼雜貨店、菲律賓雜貨店全省可見,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。假如不開放外勞,外資工廠外移後,那本國主管及幹部級勞工也跟著失業,一去不複返。如今台商外移的慘痛經驗就是政策失敗的最好證明。
在馬來西亞,您可以吃到相當便宜的飲食,也是其觀光元素之一,而其背後之功臣,外勞也得記上一筆,便宜的原料(外勞農民)加上便宜的幫庸(餐廳洗碗、收盤、遞收),讓其營運成本降低,因此反應在餐飲上。以台灣的NT$190非名牌牛仔褲而言,馬來西亞叫價到NT$290~NT$390,而NT$40就可以吃到色香味全之現場煮炒餐飲。現在之馬來西亞職業婦女開始在職場上作有效的發揮,她們不再有後顧之憂,因為煮飯洗衣和家庭打掃工作都交由外勞打理,更不用怕老公用沒飯吃作為不回家的藉口。父母回家所要作的就只是親子活動。
馬來西亞有許多買不起高價房子的民眾,政府有提供便宜之國宅,大約卅五萬到五十萬新台幣不等。為什麼會有如此低價國宅呢,因為這些國宅是由低勞資的外勞所蓋。馬來西亞建築工人有3/4為外勞,只有師父級的技術技工或需經驗之特殊技工由本地人作,其他需勞力和長時工,或太陽下辛苦勞作的似乎都已由外勞替代。按估計,假設沒有外勞,馬來西亞的建設有三分之二要停工,除了人力不夠外,成本也大大的提高。假設沒有外勞,三座高速公路只會剩下一座。
馬來西亞每天早上馬路和兩旁人行道之樹葉都會被掃得乾淨,兩旁水溝也被清得通暢。家門前環保局所提供之垃圾筒也被清理,這些都是清晨四點起床之外勞的成績。民眾只有每個月繳一百元清潔費給政府,其他一切都由政府環保局幫您處理。換句話說,政府的顧員也有外勞。如果沒有這些外勞,那馬來西亞將滿地垃圾,到處都是樹葉,一雨成災。平常他們還得負責修剪樹木和花草,到處林立的樹木,花牆和草坪,不是天成的,而是一大群外勞默默的勞力支出。
凡是對外、或有冷氣環境、高薪要智慧、和輕鬆的工作,一定看不到外勞,他們只能辛勞的作幕後英雄,馬來西亞假如沒有外勞,繁榮將延長前進廿年。而他/她們的薪資又是多少呢?內室幫庸(家庭或餐飲店)非法NT$5000,而合法約NT$7000,其不受本國勞資法所限,唯獨要負責其吃住。外室勞動(建築、園林、環保)非法約NT$6000,合法約NT$8000。然而馬來西亞人民還是每天大魚大肉,獨立洋房,進口汽車。那裡沒有失業的民眾,而只不肯屈就和不肯工作的失業人,因為那裡有不用耕作,從天上掉下來之榴槤。
馬來西亞人口和台灣人口相當,約兩千多萬,但合法之外勞約兩百多萬,佔人民的10%,而非法有兩、三百萬,比合法外勞之人數還多。馬來西亞人卻沒有因外勞的引進搶走了國民之工作機會,反而帶給他們另一種經濟效益。馬來西亞政府更是半隻眼睛閉目下,讓這些非法勞工繼續存在,因為這些外勞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和人民之生計的影響甚遠!
首先就農業開始,馬來西亞資源豐富,尤其是棕櫚油和橡膠國,曾是國家經濟命脈,在英國殖民時代就因割取橡膠乳汁過分辛苦而引入大量印度外勞。廿年前因棕櫚的價格高漲,收成簡易,更在沒人願意在橡膠園勞苦工作,漸漸改種棕櫚樹,因此其橡膠王國的地位漸漸被較低薪資的泰國所取代,許多橡膠園也因此荒廢。這幾年馬來西亞的橡膠園又開始活絡起來,原因之一是橡膠價格高漲,另一個原是就是橡膠園開始引入大批緬甸低工資的外勞。當地民眾的運輸業開始活絡,橡膠買賣市場又恢復。這些外勞雖然搶走了割橡膠的工作,卻帶來其他之工作機會(外勞沒法取代之工作),更何況這些工作本來就因為工資過低,本地勞工不想作,工資太高成本比不上泰國而荒廢,如今又帶給馬來西亞另一收入。
目前棕櫚樹業也開始面臨沒有勞工之窘境,因為必須漫長的住在大片的棕櫚林中,除了必須要忍耐文蟲之侵襲,工資低廉外,更必須生活在苦悶的孤獨森林中,本地勞工都不願在此工作,地主或園主本身也不願長期在這裡看守,除了收成期外,都請外勞代勞。收成時才需要運輸業進入。因此這兩種就業機會就由外勞替代,而帶來本勞之運輸工作機會。如沒有外勞,生產品會不具競爭而荒廢,而本地勞工也失去了運輸就業機,園主失去收入,政府失去稅收,國家失去外匯,影響之大影響之深並無法從外表可以看出來,更不會是那諸公立委和民主意識形態的民意代表所能知曉。假如部分大型農業(如生產生植燃料之農作物)可以開放外勞工作,不但能增加農作物產量,也可以降低成本,為我國帶來另一種低價之能源和產業鏈。
再來了解一下製造業,外資工廠當時到馬來西亞投資置廠主要是因為工資便宜,稅務利誘,和各種便利完善之公共設施。然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以工資低廉為主,廿年後這個條件不再,外資工廠逐漸遷移,把廠移到鄰近的泰國和越南。馬來西亞政府開始覺察到它的嚴重性,開始部分工廠開放外勞。外資又再次可以享受低勞資,且泰國政治不穩定,越南情勢也未明,許多外資廠不但留下,更增資蓋廠。看看這時馬來西亞的勞工是否有因此工作機會流失呢?沒有!因為幹部階層、管理階層、研究階層、和高技術階層員工,需要高品質的職員,還是聘請馬來西亞當地員工,且因廠房擴建、新投資加入,更增加職缺。馬來西亞人民普遍性教育程度都有一定的水平,一些勞力和時間長的工作已經不適合他們,「職階升級」的理念在引進外勞後反而留住外資工廠、本國勞工升級、更增加了外勞當地消費,各類一般民生和運輸反而蓬勃發展。在台灣,越南餐廳、印尼雜貨店、菲律賓雜貨店全省可見,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。假如不開放外勞,外資工廠外移後,那本國主管及幹部級勞工也跟著失業,一去不複返。如今台商外移的慘痛經驗就是政策失敗的最好證明。
在馬來西亞,您可以吃到相當便宜的飲食,也是其觀光元素之一,而其背後之功臣,外勞也得記上一筆,便宜的原料(外勞農民)加上便宜的幫庸(餐廳洗碗、收盤、遞收),讓其營運成本降低,因此反應在餐飲上。以台灣的NT$190非名牌牛仔褲而言,馬來西亞叫價到NT$290~NT$390,而NT$40就可以吃到色香味全之現場煮炒餐飲。現在之馬來西亞職業婦女開始在職場上作有效的發揮,她們不再有後顧之憂,因為煮飯洗衣和家庭打掃工作都交由外勞打理,更不用怕老公用沒飯吃作為不回家的藉口。父母回家所要作的就只是親子活動。
馬來西亞有許多買不起高價房子的民眾,政府有提供便宜之國宅,大約卅五萬到五十萬新台幣不等。為什麼會有如此低價國宅呢,因為這些國宅是由低勞資的外勞所蓋。馬來西亞建築工人有3/4為外勞,只有師父級的技術技工或需經驗之特殊技工由本地人作,其他需勞力和長時工,或太陽下辛苦勞作的似乎都已由外勞替代。按估計,假設沒有外勞,馬來西亞的建設有三分之二要停工,除了人力不夠外,成本也大大的提高。假設沒有外勞,三座高速公路只會剩下一座。
馬來西亞每天早上馬路和兩旁人行道之樹葉都會被掃得乾淨,兩旁水溝也被清得通暢。家門前環保局所提供之垃圾筒也被清理,這些都是清晨四點起床之外勞的成績。民眾只有每個月繳一百元清潔費給政府,其他一切都由政府環保局幫您處理。換句話說,政府的顧員也有外勞。如果沒有這些外勞,那馬來西亞將滿地垃圾,到處都是樹葉,一雨成災。平常他們還得負責修剪樹木和花草,到處林立的樹木,花牆和草坪,不是天成的,而是一大群外勞默默的勞力支出。
凡是對外、或有冷氣環境、高薪要智慧、和輕鬆的工作,一定看不到外勞,他們只能辛勞的作幕後英雄,馬來西亞假如沒有外勞,繁榮將延長前進廿年。而他/她們的薪資又是多少呢?內室幫庸(家庭或餐飲店)非法NT$5000,而合法約NT$7000,其不受本國勞資法所限,唯獨要負責其吃住。外室勞動(建築、園林、環保)非法約NT$6000,合法約NT$8000。然而馬來西亞人民還是每天大魚大肉,獨立洋房,進口汽車。那裡沒有失業的民眾,而只不肯屈就和不肯工作的失業人,因為那裡有不用耕作,從天上掉下來之榴槤。
訂閱:
意見 (Atom)